敬文伯爵府内。
又是一个闷热的雨天,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。
敬文伯端坐主位,缓缓道出朝堂之事,话音落下,众人神色各异。
安姨娘手中的茶盏猛地一晃,茶水溅出几滴,她声音微颤,“那靖王不是……?”
敬文伯闭了闭眼,沉声道,“稍后宣旨的公公便会到府,圣旨已下,便成定局。”
说着,他目光转向傅颖芝,“三丫头,日后如何,便看你的造化了。”
安姨娘闻言,上前一把拉住傅颖芝的手,指尖微凉,“三小姐,这可如何是好?”
她声音压得极低,却掩不住焦急,“靖王重伤未愈,朝中局势又这般动荡,这婚事若成,岂不是……”
傅颖芝轻轻回握,柔声安抚道“姨娘别担心,我与靖王心意相通,这是喜事。”
一旁的傅明月攥紧了帕子,终是忍不住开口:“外头都在传,靖王怕是熬不过这个夏天,你若嫁过去,岂不是……”
“大姐姐,”傅颖芝抬眸,唇边漾起一抹浅笑,“传言罢了,何必当真?”
正说着,外头由远及近,响起急促的脚步声,管家匆匆入内,躬身道,“伯爷,宫里宣旨的人已到府门口了!”
敬文伯神色一肃,起身整了整衣襟,目光扫过众人,沉声道,“走吧,都警醒些,莫要失了礼数。”
前院青石板上雨水未干,映着阴沉的天色。
传旨太监手持明黄卷轴立于阶前,身后两名小太监低眉顺目,气氛肃穆而凝重。
众人随敬文伯齐齐跪拜。
太监尖细的嗓音自上首传来:
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敬文伯府嫡次女傅氏,恪恭持顺,升序用光以纶。秉性端淑,持躬淑慎。温香恭淑,有徽柔之质,柔明毓德,有安正之美。静正垂仪,动谐珩佩之和,克娴于礼,敬凛夙宵之节。兹指婚靖王正妃,责有司择吉日完婚。钦此。
最后一个钦此尾音落下,安姨娘的身子猛地一颤,她死死绞着帕子,不敢抬头。
傅颖芝却已直起腰身,双手高举过头,朗声道,“臣女接旨,谢主隆恩。”
起身时,她正对上父亲的目光——敬文伯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,惊讶、权衡、谋算,还有一丝她从未见过的......怜悯?
……
众人尚未来得及从圣旨的震撼中回神,府门外突然又传来一阵嘈杂。
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前来禀告道,伯爷,靖王府来人了!说是......来下聘的!
傅颖芝与敬文伯对视一眼,慌忙准备迎接。
当靖王府的人踏入府内时,众人不由惊得瞪大了眼睛。
只见不断涌进的靖王府的侍卫们身着统一靛青劲装,如墨线般笔直地排成长列,每人手中托着缠红绸的礼盒,浩浩荡荡的队伍竟从正院一直蜿蜒至府门外。
领头男子一袭墨蓝劲装,腰间玄铁佩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。
在下靖王府侍卫统领墨松。男子抱拳行礼,声如金石,奉王爷之命,特来下聘。
敬文伯显然被这阵势惊住了,连忙上前两步还礼。
墨松已展开一卷朱红礼单,洪亮的声音在院中回荡:
黄金万两——
东海明珠一斛——
北宁锦绸百匹——
每一声唱报都激起围观百姓的惊呼。
府外围观的妇人攥紧了帕子,眼中满是羡艳。
当念到紫檀雕花拔步床一架时,连见多识广的敬文伯都不禁倒抽一口冷气。
共计六十六抬。
墨松语毕,收拢礼单,忽然压低声音,王爷特意嘱咐,虽伤病缠身不能亲至,但该给未来王妃的体面,一分都不能少。
傅颖芝点了点头,眸色微动,一股甜蜜之情涌上心头。
墨松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。
鸦青的信封上,颖芝亲启四个字力透纸背——这不合规矩的举动让四周响起一片抽气声。
傅颖芝接过信的刹那,仿佛听见自己心跳如擂。
她将信按在袖中,福身时一缕碎发垂落,恰好掩住泛红的耳尖,劳烦转告王爷...他的心意,我收到了。
待靖王府的人离去,敬文伯意味深长的看着她,沉声道,颖芝啊……
傅颖芝福了福身,恭敬道,父亲放心,女儿定不会损了伯府清誉。
……
与此同时,国公府内却是一片阴云密布。
老爷!您就这么眼睁睁看着靖王娶了傅颖芝?国公夫人一把将茶盏摔在地上,瓷片四溅,煜儿还在大牢里,他们却...
住口!萧国公猛地拍案而起,额角青筋暴起,你还嫌不够乱吗?皇后没有追究我们国公府已是万幸!
国公夫人被吼得一怔,随即红了眼眶,哽咽道,可煜儿他...
那个逆子!萧远山咬牙切齿,如今朝中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?你还敢在这大呼小叫!
第九十一章 神秘人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